浙江·杭州

主题与发言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主题与发言人 > 演讲人

高校图书馆总分馆运营模式介绍 ——以厦门大学为例

编辑:admin 作者:李剑 时间:2017年03月28日 访问次数:1115


上传副本.jpg


李剑,男,出生于1982年6月,硕士,馆员,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主任。



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的法学图书馆存在隶属于校图书馆或法学院这两类情况。一般说来,属于法学院的图书馆与学院的关系紧密,服务响应速度快,但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而属于校图书馆的则刚好与之相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经费来源、人事管理、资源建设、工作内容等这四个方面。基于以上分析,不论哪种类型的法学图书馆,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方式来扬长避短,达到运行状态最优化。

厦门大学法学图书馆1998年由隶属于学院转变为属于校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在实际工作中,总馆发挥其在经费、文献采访、技术支持、资源建设、馆员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后台支持,而法学分馆就近设在法学院内,进行前端服务,即在保证流通阅览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开展学科服务。目前,学科服务已成为厦大法学图书馆的核心业务,配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具体工作包括联系师生、嵌入教学、资源评价、学术沙龙、文库及学者库建设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基于“微信+学科主页”的学科服务的开展,使得相关方面都有效运转起来,增强了资源、馆员、用户三者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就工作实践来看,总分馆制中还有一些工作思路值得我们探讨,比如,采访书刊的部分权限若是放在分馆的学科馆员,可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博硕士导师的学生助理可以吸纳为兼职学科馆员,既有利于扩大服务对象,又能提升服务水平。